2008年第29届奥运会

工人体育场返老还童面貌一新 最大亮点是灯架设计(2)

http://sports.sina.com.cn 2008年02月28日15:57  北京晚报

  晚报对话室

  灯无影行无障

  晚报:改建后工人体育场最大的亮点是什么?

  工人体育场改建设计主持人黄盛昕:体育比赛对场地灯光要求很高,我们此次对工体照明灯架的新设计可以说是改建中的最大亮点。以往看台顶部直接架着大灯,现在全部架设高约13米的灯架;以往散布于几点的光源被长达几十米的“排灯”所取代。拔高后的照明灯一侧的灯光可以打到对侧的场地边缘,充分满足了光源与地面夹角大于15度的要求。球员在场地中完全无影,这在全国的体育场内尚属首次,在亚洲也不多见。目前工体的照明条件已达到国际足联和BOB电视转播要求。

  而且由于灯架拔高,现场观看比赛的观众既能清清楚楚看到场内动向,又不会因对面灯光所产生的“眩光”而觉得晃眼,连坐在电视机前看转播的观众都会觉得清晰度提高了许多。这些灯光设计也为赛后利用做了考虑,比如大型演唱会、小型田径比赛,都预留了专门的“灯位”。

  晚报:改建后的工体外观有什么变化?

  黄盛昕:工体在外观上最大的变化是拆除了亚运会时的火炬台,整个看台更加浑然一体,并在原有一块电子显示屏的基础上,增设了另一块可以360度旋转的显示屏。这块180平方米大小、重达50吨的旋转显示屏位于工体场地北侧,与改造后的南侧记分牌遥相呼应。奥运会时,它将面向场内放大每一个运动员精妙的细节动作;没有赛事时,还可以翻转180度面向场外,工体北路的路人在30米开外都可看到上面播放的公益广告。

  晚报:对于已经有近50年历史的工体,改建中的加固是如何进行的?

  工人体育场改建项目负责人李建国:由于建于上世纪50年代,工人体育场原先并没有抗震设计。此次改建按照“建筑抗震设计规范”和“建筑抗震鉴定标准”抗震设防7度的标准对工人体育场现有结构进行加固。由于工体的主体建筑已使用近50年,加固规模大,范围广,加固手段多,技术复杂,施工难度非常大。

  从外观看,白色的墙体以灰色环状钢梁一圈圈加固,每圈周长达一公里的四道钢梁为工体整体加固。在看台下方的内侧墙壁顶部,则安装了类似楼梯扶手的加固装置。这是“体外预应力技术”,即在梁的两侧连拉带撑地予以固定,并在截点处加粗加大。此外,诸如碳纤维加固技术、消能器减震技术,粘钢包钢技术等六七种加固手段,都充分体现着科技奥运的理念。

  晚报:改建后的工体如何体现环保节能的绿色奥运理念?

  黄盛昕:工体外墙进行了翻修更新,增设内保温,将原来的铝合金玻璃更换为节能双层中空保温窗,洗手间采用节水洁具、感应龙头、节能灯具,降低建筑能耗,充分体现绿色奥运理念。

  同时改建后的工体内部“软件”也进行了升级换代,增设了体育竞赛总额信息管理系统、电子多媒体查询及公告牌系统等多个系统。其中,自动报警系统与消防控制联动,仅安全防范系统就包括入侵报警系统、电子监控系统、门禁安检系统和电子巡查系统,“电子警察”将确保奥运赛事的万无一失。

  晚报:改建后的工体还增加了哪些设施?

  黄盛昕:体育场开辟了能容纳4支球队的高标准休息室,室内设有更衣室、淋浴室、卫生间等设备。4个休息室每间都有100平方米;两个裁判员休息室、兴奋剂检测中心、医务室和国际体育组织特派员工作间。新建的新闻中心,内设同声传译设备。在二楼邻近主席台的右侧看台上,开辟了400个文字记者坐席。

  同时改建后的工人体育场内还体现人文奥运的特点。除各出入口处的坡道设计外,场馆内还建有可容纳120个轮椅的残疾人看台、两部无障碍电梯和一个残疾人卫生间。残疾人士可以毫无障碍通行。总之,经过两年的改造,新工体变得更年轻、更漂亮、更便利了。

  本报记者左颖J170

[上一页] [1] [2]

发表评论 _COUNT_条 
Powered By Google